苏丹共和国(阿拉伯语:جمهورية السودان;英语:Republic of the Sudan),简称苏丹(Sudan),位于
非洲东北部、
红海沿岸、
撒哈拉沙漠东端。国土面积1882000平方千米,为非洲面积第3大国,世界面积第15大国。首都
喀土穆,全国共设18个州,人口约4914万(2023年),主要人种包括阿拉伯人、贝贾人、富尔人、努巴人及黑人等,其中阿拉伯人占70%。
历史沿革
古代时期
早在4000年前,就有原始部落在苏丹居住。
公元前2800年至公元前1000年,为
古埃及的一部分。
1世纪左右,麦罗埃王国繁荣昌盛起来。
麦罗埃地处东非的交通要冲和贸易枢纽,同
埃及、
埃塞俄比亚、
印度、
西亚等地都有贸易来往。在麦罗埃出土的中国铜鼎,说明当时麦罗埃王国同中国也有文化交流。
4世纪,麦罗埃的统治者们发生内讧,削弱了国家的防卫力量,曾一度被强大起来的
阿克苏姆国家所征服。
6世纪中叶,基督教从埃及传入,并成为麦罗埃国家的正式宗教。不久以后,麦罗埃分裂为两个基督教国家:穆库拉和阿罗亚。前者以
栋古拉为都,故又称
栋古拉王国;后者建都索巴。后来,穆库拉国并入埃及,阿罗亚暂时保持独立。
早在公元前后,就有一部分阿拉伯人从埃塞俄比亚进入努比亚,建立殖民点。
阿拉伯人征服埃及以后,在8世纪中叶曾侵入努比亚,直到13世纪时才最终征服努比亚全境。从此,
阿拉伯文化和
伊斯兰教在
努比亚广为流行;伊斯兰教逐渐排斥了
基督教。努比亚日益伊斯兰化和阿拉伯化。
13世纪,阿拉伯人征服苏丹,伊斯兰教得以迅速传播
15世纪,出现了芬吉和富尔伊斯兰王国。
16世纪,被并入地跨昔日欧、亚、非三洲的
奥斯曼帝国势力范围。
近代时期
19世纪70年代,英国于开始向苏丹扩张。
1881年,苏丹宗教领袖穆罕默德·艾哈迈德领导群众开展反英斗争。
1885年,穆罕默德·艾哈迈德建立了马赫迪(即“救世主”)王国。
1899年,苏丹成为英国和埃及的共管国。
现代时期
1953年,苏丹建立起自治政府。
1956年1月1日,宣布独立,成立共和国。
1969年5月25日,
尼迈里由军事政变上台,改国名为
苏丹民主共和国。
1985年4月6日,达哈卜军事政变上台,改国名为苏丹共和国。
地理环境
区域位置
苏丹位于非洲东北部,东临红海、厄立特里亚、埃塞俄比亚,南邻南苏丹、中非,西部与乍得、利比亚接壤,北邻埃及,全国面积188.2万平方千米。
地形地貌
苏丹境内四周高,中间低,东北面有红海山脉,西部有穆尔山区,南部为努巴山区。
气候特征
苏丹位于北纬8.45度和北回归线之间,全境受太阳直射,是世界上最热的国家之一,干旱而炎热是这个国家气候的基本特点。苏丹国土广袤,气温差异很大。全国可分为2个气候区:南部为夏季炎热多雨、冬季温暖干燥的热带草原气候区,北部则是高温少雨的热带沙漠气候区,气候干燥,多风沙。
首都喀土穆有“世界火炉”之称,年平均气温在30℃以上,4—7月为最热的季节,一般日间气温40℃以上,酷热季节气温可达50℃,地表温度最高可达70℃。但在个别高海拔地区,气温亦可低至0℃左右。
水系分布
自然资源
苏丹地域辽阔,资源丰富。2011年5月,苏丹探明可采石油储量约45亿桶,但7月南北分裂后75%划归南方。据估算,当前苏丹石油年产量约2400万桶,储量约13亿吨。苏丹还拥有金、银、铁、铬、铜、锰、铅、锌等矿产资源,已发现金矿矿床150多个,探明黄金储量970吨,探明铁矿储量12.5亿吨,铬矿储量1亿多吨。苏丹畜牧业资源在阿拉伯国家中位列第一,在非洲国家中位列第二。据苏丹农业和林业部估计,牛、羊、骆驼等各类牲畜存栏量超过1亿头/只,家禽近5000万只。
行政区划
国家象征
国名
苏丹共和国(阿拉伯语:جمهورية السودان;英语:Republic of the Sudan),国家的名字源自于阿拉伯语“Bilad-al-Sudan”,字面意思为“黑人的土地”。
国旗
苏丹国旗呈横长方形,长与宽之比为2:1。靠旗杆一侧为绿色等腰三角形,右侧为三个平行且宽度相等的宽条,自上而下依次为红、白、黑三色。红色象征革命与进步,白色象征和平,黑色象征属非洲
黑色人种的南方居民(注:南部地区已于2011年7月9日独立,成立南苏丹共和国),绿色象征北方居民所信奉的
伊斯兰教以及繁荣、幸福。
国徽
苏丹国徽图案简洁,线条明快,中心图案是一只左望的苏丹特有的沙漠鹭鹰。雄鹰的双翅与身体,正好化作苏丹的六大行政区。国徽上下各绘有一条白色饰带,分别用阿拉伯文写着“胜利属于我们”以及“苏丹民主共和国”字样(1985年4月,尼迈里政权被推翻后,国名再次改为“苏丹共和国”)。甘于忍受一切艰苦,为了荣誉,不惜生命的苏丹人,定将以双手、勇气和信心,使国家千秋万代长久兴盛。
国歌
《我们是真主和我们土地的军队》
艾赫默德·穆罕默德·萨利赫作词,穆尔谱曲。
我们是真主的兵,祖国的兵,我们无所畏惧,勇于牺牲。乐于忍受一切艰苦,为了荣誉,不惜生命。祝愿祖国苏丹,千秋万岁永兴盛,向各国示以周行。苏丹儿女,挺身而起,肩负保卫祖国的使命。
首都
喀土穆,位于
白尼罗河和
青尼罗河交汇处,由喀土穆、
北喀土穆和
恩图曼三个镇组成喀土穆省,形成于15世纪,是苏丹的政治、经济和交通中心。截至2022年,人口700万。
人口民族
2022年,苏丹全国人口约4668万人。
苏丹是多种族交汇的地区,主要人种包括阿拉伯人、贝贾人、富尔人、努巴人及黑人等,其中阿拉伯人占70%。阿拉伯人主要生活在苏丹中部、北部和东北部地区,在苏丹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中占主导地位,贝贾人主要生活在苏丹东部地区,富尔人生活在达尔富尔地区,而黑人主要生活在苏丹南部和部分西北地区。
政治
政局
1989年6月巴希尔上台后,解散议会、内阁及地方政府;取缔一切政党,停止一切非官方新闻机构的活动;1991年起在全国范围内(南方部分省除外)实行伊斯兰法,以《古兰经》和《圣训》作为制定政治、经济、社会生活方针和政策的准则。1996年3月,苏丹举行首次总统和议会选举,巴希尔当选总统,原全国伊斯兰阵线领导人图拉比当选议长。1998年6月,苏颁布新宪法,明确规定言论、结社自由和政治协商等原则,承认宗教平等、信仰自由,确立了独立、开放和不干涉别国内政的外交政策。同年底,政府制定并通过《政治结社组织法》,约30个党派注册成为合法政党。1999年底,巴希尔总统宣布解散议会,图拉比随后宣布退出执政的全国大会党,另组建反对党人民大会党。
2004年后,苏丹奉行全国和解政策,积极寻求与北方反对派和解与对话、与南方反政府武装和谈。在美国和东非政府间发展组织(伊加特)的直接参与下,苏政府与南方反政府武装苏丹人民解放运动(SPLM)的和平谈判取得积极进展,双方于2005年1月9日在内罗毕签署《全面和平协议》。至此,长达22年之久的苏丹内战宣告结束。苏丹于7月9日起进入为期6年的过渡期,过渡期内由北南双方联合执政,巴希尔继续任总统,SPLM主席加朗就任苏第一副总统(加于7月31日坠机身亡,其副手基尔继任)。9月,民族团结政府成立。10月,南方成立以SPLM为主的自治政府,基尔任主席。
2010年4月,苏丹举行全国大选。巴希尔和南方自治政府主席基尔分别当选连任。2011年1月,苏丹南方就是否独立问题举行公投。2月7日,苏丹南方公投委员会公布公投最终结果,在有效投票中,98.83%的选民选择分离,1.17%选择统一。7月9日,南苏丹共和国独立建国,苏丹即予承认。2015年4月,苏举行大选,巴希尔以94.05%的得票率成功连任,第四次连任总统。2016年3月、8月,苏丹政府及国内主要反对派和武装组织先后签署非盟提出的旨在实现国内和平稳定的“路线图”协议。4月,达尔富尔地区顺利举行行政地位公投,保持达尔富尔地区现有5个州的行政划分。2018年12月,苏丹持续爆发大规模示威游行。2019年2月,巴希尔总统宣布国家紧急状态。4月,军方解除巴希尔总统职务,成立军事过渡委员会接管政权。7月,军方同反对派“自由与变革力量”就联合开展政治过渡及有关权力分配达成共识。8月,成立过渡期最高权力机构主权委员会,原军事过渡委员会主席布尔汉任主席。9月,苏过渡政府成立。2020年10月,苏丹过渡政府同主要反对派武装联盟“苏丹革命阵线”在南苏丹首都朱巴正式签署全面和平协议。
2021年10月25日,苏丹军方扣押过渡政府总理哈姆杜克等反对党派官员,解散政治过渡权力机构。10月27日,哈姆杜克获释。11月1日,军方宣布成立新主权委员会,布尔汉继续担任主席。11月21日,布尔汉同哈姆杜克签署政治协议,恢复哈总理职务,并由哈组建技术官僚政府。2022年1月2日,哈姆杜克组阁未果,宣布辞职。1月20日,布尔汉任命外长等15名部长,总理及部分部长职位暂空缺。4月,联合国、非盟、伊加特成立三方机制,推动苏国内对话。5月,布尔汉宣布解除全国紧急状态。6月,苏丹军方同有关政党在三方机制下开展直接对话。7月,苏丹军方宣布退出三方机制有关对话。12月,苏丹军方同部分反对党派签署《框架政治协议》。2023年1月,苏丹各方启动框架政治协议待决问题谈判。4月,苏丹武装部队和快速支援部队在首都喀土穆、达尔富尔地区等地爆发武装冲突。5月,在沙特、美国推动下,苏冲突双方在吉达举行谈判并签署《吉达声明》和停火协议,但未有效落实,双方仍在苏多地持续交火。12月,快速支援部队攻占苏中部杰济拉州首府迈达尼。2024年以来,双方继续在首都喀土穆及西部、南部等多地持续交火。
宪法
1973年4月实行首部宪法,1985年4月废止。同年10月颁布过渡宪法,1989年6月30日废止。1998年6月30日,苏颁布并实行新宪法,规定苏丹是多种族、多文化、多宗教国家,国家实行建立在联邦制基础上的非中央集权制;总统是国家主权的最高代表,军队最高统帅,拥有立法、司法、行政最高裁决权,由全民选举产生,任期5年,可连选连任一届;议会为立法机构;司法独立;确立言论、结社自由原则和政治协商原则;宗教信仰自由,各宗教平等相处,南北方公民与义务平等。2002年4月,全国大会党协商会议就修宪问题作出决定,取消总统任期两届的规定,可连选连任。2005年7月,巴希尔总统签署了成立苏丹民族团结政府的过渡期宪法。过渡期为6年,过渡期内苏丹保持统一,实行“一国两制”,建立南北两套立法系统。南方成立自治政府,北方保持建立在伊斯兰法基础上的政府机构,过渡期后南方可行使民族自决权。2011年,南苏丹独立建国后,苏丹沿用过渡期宪法,并研究制定新宪法。2019年4月,军方宣布解除巴希尔总统职务,成立军事过渡委员会接管政权,中止宪法。
议会
根据1998年颁布实施的宪法,国民议会为苏丹国家立法机构,75%的议员由直选产生,25%由社团、组织间接选举产生,议长由第一次议员大会选举产生,每届议会任期4年。2019年4月,苏丹军事过渡委员会接管政权,解散议会。
政府
2019年4月,苏丹军事过渡委员会接管政权,解散原政府。8月,阿卜杜拉·哈姆杜克就任过渡政府总理。9月,哈姆杜克宣布过渡政府部长名单,过渡政府成立。2020年7月、2021年2月,苏过渡政府两次进行改组。2022年1月20日,苏主权委员会主席布尔汉任命外交部长阿里·萨迪克(Ali Al-Saddiq)等15名部长,总理及部分部长职位至今空缺。2023年11月,苏主权委员会主席布尔汉更换内政、司法等多名部长。2024年4月,苏内阁发布决定,任命侯赛因·阿瓦德为外交部长。
当地时间2024年11月3日晚,苏丹主权委员会主席兼武装部队总司令布尔汗发布命令改组内阁,撤换4名部长级官员。布尔汗任命阿里·优素福·谢里夫为外交部长,同时解除侯赛因·阿瓦德的外交部长职务;任命哈立德·艾萨尔为文化和信息部长,同时解除格雷厄姆·卡德尔的文化和信息部长职务;任命奥马尔·亚当担任宗教事务部长,同时解除乌萨马·艾哈迈德的宗教事务部长职务;任命奥马尔·班维尔为贸易和供应部长,解除马哈辛·雅各布的代理贸易和供应部长职务。
政党
截至2023年10月,苏丹全国约有30余个注册政党。主要有:
(1)人民大会党(Popular Congress Party):苏丹最大反对党。由哈桑·阿卜杜拉·图拉比(Hassan Abdullah Al-Turabi)博士于2000年6月创立。图拉比博士曾任苏丹国民议会议长(1996-1999)。1999年图拉比与总统巴希尔矛盾激化,巴宣布解散议会,图随后宣布退出执政的全国大会党,另组建反对党人民大会党。2001年2月,人民大会党与反政府武装苏丹人民解放军在日内瓦签署了共同推翻巴希尔政权的协定,苏政府迅速做出反应,禁止该党活动,查封其党部。2004年3月,图拉比因涉嫌政变被捕入狱。2007年8月,人民大会党宣布正式恢复与全国大对话。2016年3月,图拉比逝世。2017年3月,人民大会党召开年会,选举原副书记阿里·哈吉(Ali Al-Haji)为新任总书记,审议并通过有条件参加苏丹民族和解政府决议,成为第一个参加政治对话的反对党。2017年5月,人民大会党入阁参政,前总书记塞努西被任命为总统助理。2019年4月后,人民大会党未再入阁参政。
(2)乌玛党(Umma Party):由苏丹伊斯兰安萨教派第二任教长阿卜杜拉赫曼·马赫迪于1945年1月创立。1956年同人民民主党联合执政。该党领袖萨迪克·马赫迪 (Sadig Al Mahdi) 曾任总理(1985-1989)。1989年,前任总统巴希尔发动军事政变,推翻了乌玛党主导的政府。1996年12月,萨迪克带领部分乌玛党领导人逃亡厄立特里亚,后转至埃及。2000年11月,萨迪克结束流亡返苏,并开始参与苏政治事务。2011年底,其子阿卜杜拉赫曼·马赫迪被任命为总统助理。2014年5月,萨迪克被苏当局逮捕,获释后宣布退出全国对话,重返反对党联盟阵营。2020年11月,萨迪克因感染新冠肺炎逝世,法德勒拉·布尔玛·纳赛尔(Fadlallah Burma Nasser)担任代理党主席,瓦希格·贝莱尔(Al-Wathig Al-Berair)担任总书记职务。
(3)民主联盟党(Democratic Unionist Party):成立于1967年,由民族联合党和人民民主党合并组成。现任党主席为穆罕默德·奥斯曼·米尔加尼(Mohamed Othman Al-Mirghani)。2011年底,民联党入阁参政,米尔加尼之子穆罕默德被任命为第一总统助理。2019年4月后,民主联盟党未再入阁参政。
司法
苏丹全国设高级司法委员会。下设最高法院和总检察院。首席法官空缺,代理总检察长哈利法·艾哈迈德·哈利法(Khalifa Ahmed Khalifa)。
经济
综述
苏丹是联合国公布的世界最不发达国家之一,经济结构单一,基础薄弱,工业落后,对自然环境及外援依赖性强。受益于石油大量出口及借助高油价的拉动,苏丹经济曾一度成为非洲经济发展最快的国家之一。2011年南苏丹独立对苏丹经济产生冲击。近年来,苏丹国内物价上涨,货币贬值,财政收入锐减。为消除消极影响,苏丹政府一方面逐步加大对水利、道路、铁路、电站等基础设施以及教育、卫生等民生项目的投入力度;另一方面,努力改变财政严重依赖石油出口的情况,将发展农业作为长期战略。2023年4月苏丹武装冲突爆发后,国民经济遭受严重打击,各项经济指标迅速恶化。
主要经济数据(2023年):
国内生产总值(GDP):257亿美元
人均GDP:536美元
货币名称:苏丹镑(Sudanese Pound,SDG)
官方汇率:1美元≈1200苏丹镑
通货膨胀率:171.5%
(资料来源: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农牧业
农业是苏经济的主要支柱。农业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70%。粮食作物主要有高粱、谷子、玉米和小麦。经济作物在农业生产中占重要地位,占农产品出口额的66%,主要有棉花、花生、芝麻和阿拉伯胶,大多数供出口。长绒棉产量仅次于埃及,居世界第二;花生产量居阿拉伯国家之首,在世界上仅次于美国、印度和阿根廷;芝麻产量在阿拉伯和非洲国家中占第一位,出口量占世界的一半左右;阿拉伯胶种植面积504万公顷,年均产量约6万吨,占世界总产量的80%。
苏丹的畜产品资源在阿拉伯国家中名列第一,在非洲国家中名列第二。据统计,苏丹牛、羊、骆驼等存栏量约1.08亿头,近几年向埃及和沙特等海湾国家出口牛羊活畜年均达500万头,生产原皮年均约2200万张。
工业
苏丹工业基础薄弱,主要工业有纺织、制糖、制革、食品加工、制麻、烟草和水泥等。近年来苏政府积极调整工业结构,重点发展石油、纺织、制糖等工业。1999年,苏石油开发取得较大进展,成为石油出口国。2011年南苏丹独立后,原苏丹75%石油储量被划归南方,苏石油产量大幅减少。
矿业
矿产资源是苏丹经济的支柱。1995年苏丹正式大规模开采石油,1999年苏丹成为石油出口国,2010年苏丹原油生产约1.6亿桶,石油炼化能力超过500万吨。南北分裂后,苏丹石油产量锐减,金、银、铬、铁等资源作为石油替代品引起高度重视,政府制定了一系列引资措施。近年来,苏丹丰富的矿产资源和优惠的引资政策吸引了世界关注,法国、加拿大、沙特、摩洛哥、印度等国企业竞相涌入,在苏丹矿业企业已达460家,大部分从事金矿勘探和开采。据不完全统计,苏丹前期勘察已探明黄金超过1000吨。
财政金融
苏丹共有银行26家。苏丹银行建于1959年,为苏中央银行。其它均为商业银行,其中双尼罗河工业发展银行和喀土穆银行属于国有。
苏丹当地保险公司共有11家,其中寿险公司4家,非寿险公司7家,可提供寿险、财产险、农业和畜牧业险等,较大的有苏丹伊斯兰保险公司、Shiekan保险和再保险公司。
对外贸易
外贸在苏丹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2022年,苏丹对外贸易总额为154.4亿美元,其中出口额为43.5亿美元,进口额为110.9亿美元。阿联酋、中国、沙特、印度、埃及等国家以及欧盟是其主要贸易伙伴。
外资
苏丹政府采取了一系列优惠措施,努力改善投资环境,大力吸引外资。据《2021年世界投资报告》发布数据显示,2020年,苏丹吸收外资流量为7.17亿美元;截至2020年底,苏丹吸收外资存量为292.11亿美元。
文化
语言
苏丹官方语言为阿拉伯语,使用者占总人口的75%。除此之外,英语为苏丹通用语言,局部地区使用努比亚语、富尔语等。
宗教
苏丹国教为伊斯兰教,85%以上的居民信奉伊斯兰教,多属逊尼派,少数人信奉基督教。
礼仪
苏丹人热情好客,为人直爽、善良,社交场合衣着整齐、得体。见面时行拍肩礼或拥抱,女士之间相互拥抱,男女之间一般没有身体接触。握手或递物时应用右手,用左手被视为不礼貌。
接到参加婚礼等活动的请柬,一定要出席,因故不能出席,一定要在事前告知主人,否则,会被认为是失礼的行为。上门拜访,一定要事先约定,征得主人同意后,方可进门。苏丹人的时间观念不是很强。
饮食
苏丹的阿拉伯人以高梁、玉米、小麦、牛羊肉为主要食品,他们保持着自己伊斯兰的传统,忌吃猪肉,不吃怪形食物,不喜欢吃红烩带汁的菜,不饮酒。
苏丹的努比亚人喜欢吃在铁板上烙成的高梁面饼。副食主要是秋葵叶、药豆以及牛羊肉。他们爱饮用高梁、麦子或椰枣酿制的啤酒。
南方黑人以高梁、花生、秋葵荚、药豆、薯类为主食,还吃牛肉、羊肉、野味、鱼、蜂蜜。黑人的家常便饭是高梁面稀粥,里面掺上牛奶、肉汁或熟肉块。他们爱喝用高梁酿制的啤酒和烧酒。
苏丹贝贾人爱喝鲜奶或炼乳与高梁面混合而成的“奶粥”,也爱吃煮肉和烤肉,但不喜欢吃蔬菜,也不吃鱼、蛋和飞禽之类的食物。牛奶和高梁酿制的啤酒是他们的主要饮料。
禁忌
苏丹是一个忌讳颇多的国家,外来人须尽量熟悉和尊重。贝鲁族人忌讳直呼女性的姓名。这个民族妇女的地位比男人高,如果有人当着一位贝鲁族男子直呼他家中女眷的姓名,他会当场大发雷霆,造成宾主双方都很不愉快。苏丹的贝贾族有一些特殊的禁忌:日常生活中,忌讳打骂儿童。
男孩不得提及母亲和姐姐的名字;7岁以上的儿童不得与母亲同宿,女孩必须与外祖母一起住;已婚男子为了回避岳母,白天不得待在家中;夫妻二人的枕头不得放错位置,否则,就意味着夫妇二人感情不和。
外国人在苏丹,男性着装短裤不可短过膝盖,女性着装不应过度暴露,要穿带袖的衣服和长裙。在公共场所不允许妇女与男士一起活动(大学除外),遇到红白喜事等聚会,男女要分开坐。
苏丹人禁酒,不吃猪肉,也不食用狗、驴等动物,不吃无鳞鱼类,不食生葱、生蒜等有异味的东西。吃饭时用刀叉,或用右手抓食。
节日
参考资料:
军事
军力
武装部队建立于英国殖民统治时期。独立后,军队实行苏丹化。8月14日为建军节。实行义务兵役制,规定18–30岁的苏丹人必须有两年服役期。武装部队总兵力约为20万人,由陆、海、空3个军种组成。快速支援部队是独立于武装部队的军事力量,兵力约10万人。
军校
苏丹军事院校主要有最高军事学院、参谋指挥学院和军事学院。
交通运输
铁路
苏丹铁路全长7300千米(截至2022年)。是非洲国家铁路里程第二长的国家,铁路覆盖苏丹全境。由于战争破坏和洪水冲刷,铁路损毁严重,已经形成不了网络,只能供区间使用。阿特巴拉是苏丹的铁路枢纽,向北通往埃及边境的瓦迪哈勒法,向东到达苏丹港,向南经过喀土穆、森纳尔,可通向达尔富尔和青尼罗河州。南科尔多凡州的巴巴努萨有铁路通往南苏丹的瓦乌。
公路
苏丹全国的物资和人员的流动大部分依靠公路运输,全国公路里程达3.1万千米(截至2022年)。主要城市之间基本形成公路网,但是公路等级较低,以沥青路和土石路为主。苏丹首都有公路直接连通南苏丹首都朱巴,正在建设的西部救国路西段竣工,但尚未连接乍得边境。
水运
苏丹有2个主要港口:苏丹港和萨瓦金港,均位于苏丹东部红海州。苏丹港是第一大港口,始建于1905年,共有21个泊位和1个10万吨级的石油码头,水深12—16米,年货物吞吐量在850万吨左右,占全国港口吞吐量的95%。苏丹港地理位置优越,与沙特吉达港间距离仅为158海里,有客货运船舶穿梭其间。
由于尼罗河贯穿南北,苏丹河运资源丰富,但经过几十年的内战,损毁严重,通航里程为1723千米,运输量较小,主要分布在尼罗河区段上。南北分裂前,内河运输将苏丹南北双方联系起来,政治意义大于经济意义。
空运
空运在苏丹运输中占据重要地位,苏国内90%的运输系通过空运进行。苏丹民航局有大型喷气客机10多架,全国共有67个机场,喀土穆、苏丹港、卡萨拉、朱奈纳机场为国际机场。
管道运输
苏丹港至喀土穆建有输油管道,全长815公里,年输油能力80万吨。1999年,苏中南部油田经喀土穆至苏丹港长1640公里的输油管道开始投入使用。南苏丹独立后,南北双方就管输费等石油利益分配问题分歧较大,南于2012年1月关井停产,南方输油管道暂停使用。经过北南苏丹间的艰苦谈判,南苏丹石油于2013年4月复产,管道恢复运营。输油管道协议已于2022年3月到期,苏丹和南苏丹正就新的石油运输协议进行谈判。
社会
科技
苏丹科技水平较低,转化为生产力的能力较弱。其农业生产主要是“靠天吃饭”,仅少量现代化农场开始使用大型喷灌设备;制造业技术落后,主要生产初级产品,工业制成品、电气产品、运输设备主要依靠进口;采矿业方面,大型开采设备与民众坑采、淘金并存,资源浪费严重;通讯行业发展较快,手机信号、无线网络覆盖全国大部分地区。
教育
苏丹曾经长期实行免费义务教育,1988年6月,苏丹教育部决定取消中等和高等教育免费的规定,小学仍为免费教育。全国有中小学校13000余所,综合大学6所,独立的高等学院14所,专科院校23所。在校学生约500万人,其中大学生约25万人,教师约13万人。喀土穆大学建于1902年,是苏丹最早建立的高等学府。恩图曼伊斯兰大学建于1912年。
媒体
主要报刊有《关注报》、《苏丹人报》等,为阿文日报。《褐色大地报》为英文周报。
官方通讯社为苏丹通讯社,1971年5月成立,在内罗毕、摩加迪沙、恩贾梅纳、开罗、吉布提设有分社。现已同法、德、伊朗、伊拉克、利比亚、摩洛哥、叙利亚等国的通讯社以及中东通讯社、塔斯社、新华社等建立了业务联系。在印度、美国和联合国派有记者。
苏丹国家广播电台,设在喀土穆以北的恩图曼,建于1940年,用阿、英、法、索马里等语言对国内外播音。在国内共有9个发射台,每日除用阿语播放19个小时的节目外,还用英、法等语言广播3个半小时。
苏丹国家电视台,设在喀土穆以北的恩图曼,建于1963年12月,每天用阿、英文播送节目约15个小时,同各阿拉伯国家和一些外国电视台有业务交流关系,收视观众约1000万。
医疗
苏丹医疗基础设施落后,缺医少药情况严重,医护资源匮乏且分布极不平衡,公共卫生系统脆弱(偏远地区尤甚),在传染病和非传染病的预防和治疗方面面临巨大压力。苏丹实行分散的卫生系统管理模式,主要由联邦卫生部、州卫生部和地方政府三级组成,公共卫生防控体系也采取了三级管理模式。从总体上看,苏丹已制定了长期的国家卫生部门战略和分级化的卫生保健方案,建立了覆盖全国的公共卫生防控体系,但受资源短缺、人才不足和技术落后等因素制约,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对能力上仍处于较低水平。此外,苏丹沿袭英国的医疗管理制度,对药品的注册、进口、审批和监管等均有严格的规定,主要参考英国、美国和欧洲药典,按照世界卫生组织相关管理办法实施管理,药品和医疗器械大量依赖进口,传统草药颇受普通民众青睐。
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2019年苏丹新生儿死亡率达31.79‰,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高达68.21‰。2016年苏丹全国经常性医疗卫生支出占GDP的7.2%,按照购买力平价计算,人均经常性医疗卫生支出152美元;苏丹新生儿出生时预期寿命为63—67岁。根据2016年苏丹卫生统计报告,全国共有医院503家、床位3.03万张、医生9175人,平均每十万人拥有医院1.3家、病床76.5张、医生23人。苏丹主要传染病包括疟疾、结核、麻疹、麻风病、霍乱、黄热病和艾滋病等。
中国是与苏丹在医疗卫生领域开展合作最早的国家。中苏医疗合作发轫于1971年4月中国政府向苏丹派遣第一支援苏医疗队,截至2021年已累计向苏丹派遣了36批医疗队共1065人次。2021年1月,第36批援苏医疗队抵达苏丹,共有内科、外科、神经外科、泌尿科、眼科、妇科、骨科、中医科、麻醉科、口腔科、康复医学科和超声科等多个专业的42名队员,全部来自陕西省三级甲等医院。
电力
苏丹曾经电力紧张,但经过多年发展,尤其是中资企业参与建设的麦罗维大坝、罗塞雷斯大坝、上阿特巴拉水利枢纽投入使用后,用电紧张的局面得到极大改善。全国总装机容量约350万千瓦,电力供应依然不能满足全国工农业发展需求。2019年底,苏丹分阶段接入埃及电网,并与埃塞探讨电力合作。
通讯
截至2021年,苏丹固定电话装机数量2万部,手机用户3300万,互联网用户1500万。主要的电信运营商有:Zain、Sudatel、MTN等,手机信号几乎可以覆盖全部有人区域,三家主要运营商都已提供4G网络服务。固定宽带用户较少(0.077用户/百人),大部分集中在首都喀土穆地区。
民生
苏丹人口增长率2.4%,人均寿命约66岁,14岁以下人口占总人口的40%。一般家庭基本生活费用占工资的66.52%,住房占12.36%。实行全民免费医疗。
外交
外交政策
苏丹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维护国家主权和统一,反对西方强权政治,主张加强阿拉伯国家团结,密切同非洲国家的合作,重视同中国等国家发展友好合作关系。苏同世界上近100个国家建有外交关系。
2024年7月,苏丹与伊朗全面恢复外交关系。
对外关系
对重大国际问题的态度
关于国际形势:认为当今世界在政治、战略、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均处于失衡状态。新的矛盾和冲突此起彼伏,世界局势很不安宁,世人无安全感。世界经济正向大型经济集团化的方向发展,主张阿拉伯和非洲地区集中自己的资源,建立牢固的地区经济联盟和共同市场,走一体化的道路。
关于建立国际新秩序:主张在国际大家庭广泛参与的基础上,以联合国宪章为准则建立国际新秩序,以维护世界的安全与稳定,根除不平等的政治、经济关系。
关于反对恐怖主义:拒绝并谴责恐怖主义,认为国际社会必须对恐怖主义采取统一立场。呼吁国际社会对恐怖主义概念做出明确界定,反对将恐怖主义与某一特定的文明挂钩,以及在反恐问题上实行双重标准。强调国际反恐战争应以国际法为基础。
关于安理会改革:支持安理会改革,认为安理会改革应在联合国改革的大框架内进行,应通过协商一致作出决定。苏原则上支持
非盟统一立场,主张吸收非洲国家成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安理会的工作应增加透明度和民主,奉行公正、客观的原则,批评动辄以制裁解决争端的做法,反对双重标准。
关于人权问题:主张各国应通过合作客观地探讨解决人权问题,反对在人权问题上采用双重标准的做法。强调各国有权选择各自的发展道路和模式,反对某些国家以人权为借口向别国施压,干涉别国内政。
关于
中东问题:承认
巴勒斯坦国,认为巴人民享有自决权和建国权。坚决反对以色列建立隔离墙,主张以色列应撤出所有阿拉伯被占领土。要求国际社会和安理会向以施压,敦促以执行安理会有关决议,实现地区安宁和稳定。
关于伊拉克问题:反对美英对伊动武,强调国际法的权威性,主张在联合国框架内通过和平途径解决当前伊拉克问题。呼吁保证伊领土完整,尽快解决伊国内安全和人道状况恶化问题并恢复其行使主权。
同中国的关系
中国同苏丹于1959年2月4日建交,两国长期友好。苏丹政府在台湾、涉藏、涉疆等问题上坚定支持中国。两国经贸关系发展顺利。自1970年以来,中国向苏提供一定数量的经济援助。近年来,中苏经贸关系稳步发展,两国经济技术合作涉及范围较广,包括石油、地矿勘探、建筑、路桥、农业、纺织、医疗和教育等。受苏局势动荡影响,2023年双边贸易额为21.7亿美元,同比下降24.3%。
中苏石油合作始于1995年,中方合作者是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业务集油气勘探、开发、生产、管道、炼油化工和销售于一体,涵盖了石油工业的全部产业链。中石油在苏丹有1个上游投资项目,2个中下游项目。苏武装冲突后,相关项目暂时中止。
中苏政府间成立有中苏合作协调工作组,迄今召开过3次会议。
两国文化交往历史悠久。上世纪70年代,中国武汉杂技团帮助苏培养出一大批杂技艺术人才,并协助组建苏丹杂技团。该艺术团被苏丹人民称为“苏中友谊之花”,在非洲具有较大影响。1970年8月,两国签订了《中苏科学、技术、文化合作协定》,此后连续签署了10个文化协定执行计划。中国从1971年开始向苏丹派遣医疗队,迄今已派出37批。近年来,中苏教育合作稳步发展,中方每年接收一定数量的苏丹奖学金留学生。2008年10月,国家汉办与喀土穆大学签署合作建设孔子学院正式协议,2009年11月举行揭牌仪式。
同美国的关系
1952年,美在喀土穆设联络处,苏独立后升为大使馆。1967年,苏为抗议美支持以色列对阿拉伯国家发动侵略战争,同美断交。1972年复交。1989年巴希尔政变上台后,两国关系急剧恶化。1993年,美将苏列入支持恐怖主义国家的黑名单,并于1996年推动安理会通过决议,对苏进行外交和航空制裁。1997年,美单方面对苏实施经济制裁。1998年8月,美指责苏卷入美驻坦桑尼亚和肯尼亚使馆爆炸案,并以苏丹希法制药厂生产违禁化学武器为由,炸毁该药厂,苏美关系严重恶化。“9·11”事件后,苏政府在反恐问题上配合美,两国关系较前有所缓和。2007—2008年,苏外交官员与美方多次接触,表示愿与美改善关系,但美坚持将改善美苏关系与苏落实北南《全面和平协议》和解决达尔富尔问题挂钩。2009年10月,美公布对苏新政策,由过去一味施压转为保持压力与进行接触并重,表示将与苏保持对话,并根据苏方表现予以奖惩。2011年2月,苏外长库尔提访美,美表示如苏承认南方独立,将启动把苏从支持恐怖主义国家名单中除名进程。但南苏丹独立后,美仍未将苏从支恐国家名单中除名,同时维持对苏制裁。2015年以来,苏美关系逐渐有所改善。2017年10月,美宣布解除对苏经济制裁。此后,双方在政治、经贸、石油、教育等领域交流增多。2019年9月,苏过渡政府成立后,美国第一时间向苏表示祝贺。12月,美宣布将苏从“违反宗教自由国家名单”除名。2020年8月,美国务卿蓬佩奥访苏,重点讨论苏以(色列)关系正常化、苏民主过渡进程及和平谈判等问题。10月,美苏以三国领导人发表联合声明,宣布苏以同意实现关系正常化,美随后将苏从支恐名单除名,并于12月完成有关除名行政和立法程序。2021年2月,美国务卿布林肯分别同苏主权委员会主席布尔汉、过渡政府总理哈姆杜克通电话。3月,美国向苏提供11.5亿美元临时贷款帮助苏偿还对世界银行欠款。6月,美国政府决定全面恢复美苏外交关系正常化。6月、8月,美国务卿布林肯两度同苏过渡政府总理哈姆杜克通电话。10月25日,苏局势发生变化后,美国务卿布林肯多次同苏主权委员会主席布尔汉、过渡政府总理哈姆杜克通电话,敦促苏军方恢复过渡政府。2022年1月,美国务院非洲事务助理国务卿莫莉·菲、非洲之角特使萨特菲尔德联合访苏,会见主权委员会主席布尔汉。2月,美国非洲之角特使萨特菲尔德访苏。6月,美国务院非洲事务助理国务卿莫莉·菲访苏,推动苏国内各方参加联合国—非盟—伊加特三方机制对话。8月,美驻苏大使戈弗雷抵苏履职,戈系25年来首位美驻苏大使。2023年5月,美同沙特推动苏冲突双方在吉达举行谈判并签署《吉达声明》和停火协议。2024年2月,美驻苏大使戈弗雷结束任期,美国务院任命佩里洛为美国苏丹问题特使。3月以来,佩里洛特使访问埃及、沙特、埃塞俄比亚、肯尼亚等地区国家斡旋苏冲突。5月,苏主权委员会主席布尔汉同美国务卿布林肯通电话,就苏局势交换意见。8月,美同瑞士、沙特推动苏冲突双方在日内瓦举行谈判,武装部队未参加。同月,苏主权委员会主席布尔汉同美国务卿布林肯通话,就苏局势交换意见。
同埃及的关系
苏丹与埃及互为邻国,两国关系历史悠久,埃及曾占领或同英国共管苏丹近百年。1956年苏独立后,两国关系时紧时缓,在边境哈莱伊卜地区存在领土争端。穆巴拉克任埃总统时期,苏支持埃穆兄会,两国关系陷入低谷。2016年10月初,两国建立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在尼罗河水资源问题上,苏态度一度相对中立,但作为上游国家,同埃在尼罗河水资源分配上亦存在分歧。2017年以来,两国摩擦不断。5月,苏指责埃对达尔富尔地区北部和东部的叛军提供支持,双方关系紧张。苏宣布禁止进口埃及农畜产品。6—8月,两国外长互访,关系有所缓和。11月以来,两国在复兴大坝建设、哈莱伊卜地区领土争端等问题上分歧加剧。2018年1月,苏紧急召回苏驻埃大使。1月底,巴希尔总统同塞西总统在埃塞俄比亚首都亚的斯亚贝巴举行会晤,商定妥善解决两国分歧。2019年,苏局势发生变化后,埃发表声明支持苏军方领导推进政治过渡。4月,埃总统塞西以非盟轮值主席身份召开特别会议,推动非盟放宽苏过渡委员会向文官政府交权期限。5月,苏军事过渡委员会主席布尔汉访埃。2020年10月,埃总理马德布利出席苏过渡政府同主要反对派武装在南苏丹首都朱巴签署《朱巴和平协议》仪式。自2020年7月埃塞完成复兴大坝第一阶段蓄水后,苏方对复兴大坝问题关切上升,2021年2月,苏方提出成立由非盟、欧盟、美国、联合国组成的四方机制解决该问题,得到埃方支持。3月,埃总统塞西访苏,苏过渡政府总理哈姆杜克访埃。6月,苏、埃两国外长分别致函联合国安理会,坚决反对埃塞单方面蓄水,并要求安理会尽快召开紧急会议讨论该问题。同月,两国发表联合声明,重申有关立场。9月,联合国安理会通过复兴大坝问题主席声明,敦促苏丹、埃及和埃塞俄比亚在非盟主导下恢复谈判。2022年3月、9月、12月,苏主权委员会主席布尔汉三次访埃,会见埃总统塞西,就两国关系及复兴大坝等问题交换意见。2023年7月,埃主办苏丹邻国峰会,讨论解决苏冲突。8月,苏主权委员会主席布尔汉访埃,同埃总统塞西举行会谈。2024年2月,苏主权委员会主席布尔汉访埃,埃总统塞西表示坚定支持苏实现稳定统一。7月,埃在开罗举行苏问题会议。10月,苏快速支援部队指责埃参与支持苏武装部队的军事行动,埃方予以否认。
同埃塞俄比亚的关系
苏丹与埃塞俄比亚曾因相互支持对方反对派而长期交恶。1996年7月非统组织第32届首脑会议期间,巴希尔总统与埃塞总统梅莱斯举行会晤,双方均表示愿意和平共处,和平解决边界争端。2017年下半年以来,两国元首互动频繁,实现互访。2018年1月,苏总统巴希尔、埃塞总理海尔马里亚姆、埃及总统塞西在出席非盟峰会期间举行会晤,决定成立由三国外长和情报部门负责人组成的委员会,就三国关系保持沟通。成立由三国水利部长组成的技术委员会商讨解决复兴大坝建设中面临的问题。2020年10月,埃塞总统萨赫勒-沃克出席苏过渡政府同主要反对派武装在南苏丹首都朱巴签署《朱巴和平协议》仪式。11月,埃塞政府对提格雷州采取执法行动,苏趁机占领苏埃边境争议地区法什卡,两国爆发边境冲突。2021年5月,埃塞俄比亚民兵在政府军配合下在法什卡发动军事行动,苏丹军队予以反击。9月,两国在法什卡地区再次发生交火。2022年6月,埃塞民兵突袭法什卡,造成苏士兵、平民伤亡。7月,苏主权委员会主席布尔汉同埃塞总理阿比在伊加特特别峰会期间举行会晤,同意通过对话和平解决问题。8月,埃塞空军宣称击落一架来自苏领空、搭载供应“提格雷人民解放阵线”武器的飞机。10月,苏主权委员会主席布尔汉同埃塞总理阿比在亚的斯亚贝巴举行会见,双方同意妥善解决两国边境争端等问题。2023年1月,苏主权委员会主席布尔汉会见到访的埃塞总理阿比,双方一致同意通过对话和平解决复兴大坝、边境争端等问题。7月,伊加特苏丹问题四国机制(肯尼亚、南苏丹、埃塞俄比亚、吉布提)在亚的斯亚贝巴召开高级别会议,讨论解决苏冲突。同月,苏主权委员会副主席阿加尔访埃塞。11月,苏主权委员会主席布尔汉访埃塞,会见埃塞总理阿比、非盟委员会主席法基。2024年7月,埃塞总理阿比访苏,同苏主权委员会主席布尔汉举行会见。
同厄立特里亚的关系
苏曾长期支持厄的独立运动,但1993年厄独立后,两国反目成仇,时常发生边界冲突。
1994年,厄宣布与苏断交。
1999年,巴希尔总统同厄总统伊萨亚斯两次举行会晤,并签署和解协议,决定恢复两国外交关系。苏丹和厄立特里亚相互指责对方支持各自反政府武装,两国关系持续紧张。
2005年5月,苏丹总统巴希尔和厄立特里亚总统伊萨亚斯在的黎波里举行了会晤。10月,厄特代外长欧麦尔访苏,提议改善两国关系。12月,苏第一副总统基尔、外长阿贾维尼、苏总统顾问
萨拉丁相继访问厄特,两国关系出现积极改善势头。
同乌干达的关系
苏乌双方曾因相互支持对方反政府武装而长期交恶,并导致1995年断交。
1999年,巴希尔总统与穆塞韦尼总统在内罗毕会晤,签署关于恢复两国外交关系、不以武力解决争端和停止支持对方反政府武装的协议。
2000年9月,经埃及、利比亚调解,苏乌关系基本实现正常化。
2005年5月,乌国防部长访苏。
同肯尼亚的关系
苏与肯之间有领土争端,肯长期同情与支持苏南方反政府武装。
巴希尔执政后,与肯就两国边境地区现状达成谅解,签署了安全协定,两国关系得到显著改善。肯与埃塞、厄、乌干达组成“伊加特”四国调解委员会斡旋解决苏南方问题。
在肯的积极斡旋下,自2003年9月起,苏第一副总统塔哈与SPLA领导人加朗在肯举行了多轮政治谈判,并与2005年1月在肯签署了《全面和平协议》。
2005年5月,苏丹和肯尼亚签署两国武装部队关系协议。
同利比亚的关系
尼迈里时期,两国关系紧张。
1975年和1976年,苏丹发生两起有利比亚背景的未遂政变,苏同利断交。
1978年,两国复交。
1981年,因乍得问题,苏再次与利断交。
1985年,苏发生政变,利率先承认苏丹新政权。
1989年,巴希尔执政后,两国正式签署政治、经济、教育、文化社会、安全和思想等方面实现全面统一的一体化协议但无实质性进展。苏反对美借洛克比事件对利的制裁。
1997年后,利积极调解苏与埃及、乌干达和厄立特里亚等国关系,还在苏政府与反对派之间进行斡旋。
2001年5月,利领导人卡扎菲访苏。利积极支持苏政府为实现苏和平所作的努力。两国外长互访频繁。
2002年3月,巴希尔总统赴利参加萨赫勒-撒哈拉国家联合体首脑会议。10月,苏总统助理穆巴拉克赴利出席两国一体化最高委员会会议,以加强双边经贸合作。
2004年11月,巴希尔总统访利。达尔富尔问题发生后,利积极斡旋并于2004年10月和2005年5月就达问题主持召开了两次小型非洲首脑会议。
2006年2月,在利召开了解决苏丹、乍得问题的小型非洲首脑会议。
同沙特的关系
尼迈里执政时,两国关系密切,沙特是阿拉伯国家中对苏援助最多的国家。萨迪克执政期间,沙对苏同利比亚、伊朗发展关系不满,冻结了对苏的经援。
1989年后,巴希尔为改善和发展与沙关系,两次访沙。在海湾战争中,苏因支持伊拉克,得罪了
沙特、
科威特等海湾国家,另外由于苏曾一度支持沙特反对派分子
本·拉登,沙断绝对苏的一切援助。
1995年后,苏主动修复与沙关系。
1996年起,沙开始恢复向苏提供少量经援。
2000年,巴希尔总统访沙,苏沙关系恢复正常。
2002年,沙提出中东和平新倡议后,苏表示支持。6月,巴希尔总统访沙。6月、12月,苏、沙两国外长实现互访,成立部长级混委会,并签署了政治、经贸合作框架协议,沙支持苏政府的和平努力并积极在苏投资,沙特发展基金会向苏麦罗维大坝项目提供贷款1.5亿美元,
2005年3月,沙内政部长阿卜杜·阿齐兹访苏,两国在反毒品走私和安全合作签署了协议。9月,巴希尔总统访问沙特,与沙国王阿卜杜拉举行会谈,双边关系得到进一步加强。
同南苏丹的关系
2011年7月9日,南苏丹独立建国,苏丹和平分裂。但是,由于双方在边界划分、石油利益分配、阿布耶伊归属等重大问题上分歧严重,有关谈判进展缓慢,两国龃龉不断,并曾爆发激烈的边境冲突。2012年4月,非盟提出解决两苏问题“路线图”。其后,两苏在非盟主持下进行多轮谈判。9月27日,两苏元首在亚的斯亚贝巴就双边合作以及边境安全、经济、公民地位等问题签署一系列协议。但双方在边界划分及阿布耶伊地区归属问题上仍存分歧。在非盟的积极斡旋下,2013年3月,两苏在亚的斯亚贝巴就执行边界安全协议和非盟提出的执行已达成协议的时间表达成一致。4月,南石油复产,9月和10月,南总统基尔和苏前总统巴希尔互访,两苏关系趋于缓和。2013年底南爆发冲突后,苏积极参加东非政府间发展组织(伊加特)的斡旋努力。2014年以来,两国元首多次互访,双方关系总体缓和,但在部分未决问题上仍有分歧。2017年以来,两苏关系出现改善势头,两国就石油过境费问题达成共识。苏开辟多条陆路、水路通道,运送联合国机构向南提供的人道主义救援物资。2018年,巴希尔亲自斡旋,促成南签署全面和平协议。2019年4月巴希尔下台后,苏方延续在南问题上积极斡旋姿态。9月,苏主权委员会成员哈马达尼同南主要反对派领导人马夏尔以及南总统基尔商谈落实和平进程。2020年10月,南总统基尔出席苏过渡政府同主要反对派武装在南首都朱巴签署《朱巴和平协议》仪式。2021年3月,苏主权委员会主席布尔汉访南,感谢基尔总统主持苏政府同各武装派别的和平谈判并促成《朱巴和平协议》。8月,苏丹过渡政府总理哈姆杜克访问南苏丹。2022年3和8月,苏主权委员会主席布尔汉两度访南。2023年1月,苏主权委员会主席布尔汉访南,同南总统基尔重申支持彼此发展。2023年2月,苏主权委员会主席布尔汉赴南首都朱巴参加《朱巴和平协议》(升级版)签署仪式,并同南总统基尔举行会谈。5月,苏主权委员会副主席阿加尔访南,会见南总统基尔,双方就苏国内冲突交换意见。9月,苏主权委员会主席布尔汉访南,同南总统基尔举行会谈。2024年4月,苏主权委员会副主席阿加尔访南,会见南总统基尔,讨论苏国内冲突、两国石油合作等问题。9月,苏主权委员会主席布尔汉访南,会见南总统基尔,双方就南石油对外运输、开通人道主义走廊等交换意见。
同乍得的关系
苏丹与乍得的关系曾数次因达尔富尔问题紧张。2008年5月,苏达尔富尔地区反政府武装“正义与平等运动”(JEM)袭击苏首都喀土穆,苏指责乍参与策划和实施了这一袭击行动,遂宣布与乍断交。8月,在利比亚斡旋下,苏乍同意恢复外交关系。2009年5月,在卡塔尔和利比亚等国努力下,苏乍双方在卡塔尔首都多哈签署和平协议。此后,乍指责苏支持乍反政府武装,同时多次空袭达区,并派遣地面部队进入苏境内追捕叛军。苏对此予以否认并保持克制。其后双方均有意改善关系,承诺不再支持对方叛军。2010年两国总统互访,双方关系实现正常化。2014年以来,两国总统多次互访,双边关系逐步改善,两国在经济、安全、边境贸易等领域开展多项合作。2019年,苏局势发生变化后,乍得总统代比向苏军事过渡委员会表示支持。2020年10月,乍总统代比出席苏过渡政府同主要反对派武装在南苏丹首都朱巴签署《朱巴和平协议》仪式。2021年4月,苏主权委员会主席布尔汉出席乍总统代比葬礼。2023年1月,苏主权委员会主席布尔汉访乍,同乍总统穆罕默德举行会见,双方一致同意深化两国关系,携手应对边境安全挑战。6月,苏主权委员会主席布尔汉同乍总统穆罕默德通电话,双方就边境安全问题交换意见。8月,乍得举办首次苏问题邻国外长会。12月,乍得政府宣布驱逐4名苏驻乍使馆外交人员。
同伊朗的关系
当地时间2023年10月9日,伊朗外交部发表一份伊朗和苏丹的联合声明。声明表示,几个月以来,在伊朗和苏丹高级官员的会晤和接触后,双方决定恢复外交关系,以服务两国共同利益。
当地时间2024年7月21日,伊朗驻苏丹大使哈桑·侯赛尼在苏丹东部港口城市苏丹港向苏丹主权委员会主席兼武装部队总司令布尔汗递交国书。同一天,布尔汗还会见了即将赴任的苏丹驻伊朗大使阿卜杜勒阿齐兹·萨利赫。这是两国自2016年以来首次互派大使。苏丹外交部在一份声明中表示,这是苏伊两国关系迈入新阶段的开始。
同非洲联盟关系
2024年2月,非洲联盟第37届首脑会议召开,非盟官员在峰会上重申,非盟对非洲国家的违宪政府更迭零容忍。苏丹被非盟暂停成员国资格。
当地时间8月17日,苏丹央行官员与俄罗斯央行代表团在苏丹东部城市苏丹港举行会谈,重点讨论建立双边贸易本币结算机制。
同俄罗斯关系
当地时间2024年8月17日,苏丹央行官员与俄罗斯央行代表团在苏丹东部城市苏丹港举行会谈,重点讨论建立双边贸易本币结算机制。
旅游
苏丹是非洲野生物,鸟和尼罗自然风景等具有旅游投资价值方面最丰富的国家之一。苏丹的气候呈现各种各样的气候条件,红海地区气候成年适中,尤其是在类似Erkwiet夏季旅游地的高地,气候适宜。
苏丹有连绵700多千米的红海海岸,尤其以小船—划船、划水、潜水、水下摄影等许多旅游项目为代表。
苏丹也享有古文明遗产,吸引了众多的国内外游客。这些遗产集中在北部地区,包括Al-Nag的Al-Musawarat,Karima,Merowie,Al-Berkal,Dongola和其他地方。这些地区和其他一些地方仍在出土金字塔和庙宇的遗迹,也证明了这里的古代文明。
苏丹中部包括:Sennar and Sinja,这里有古代Al-Funj王遗址。在首都,东部和西部的Mahdi洲拥有许多古代遗物。了其它地区的值得国外游客了解这个国家历史的古代遗迹,这些古代遗迹反映了苏丹人民的光辉和历史。东部Sawakin地区,红海,存在大量古代遗迹,显示苏丹重大历史阶段的存在。